秋色浸染山河,中国以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贵州股票配资公司,向世界展开一幅诗意画卷。随着各地入境游市场持续升温,外国游客漫步于古镇街巷、徜徉于名山大川,体验非遗技艺、品味地方美食……在金秋季的“中国之旅”中,他们不仅看到了美丽风景、人文景观,更感知当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
桂林秋色醉“洋客” 山水画卷引宾朋
本报记者 宾 阳
美丽的漓江风景如画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这里山清水秀,宁静的村庄、老街,还有美丽的田园,来了就不想走了。”英国游客埃里克在广西桂林阳朔漓江边发出如此感叹。
9月22日,刚参加完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的埃里克,马不停蹄踏上了探寻桂林山水的旅程。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在桂林,当地人还说,阳朔山水甲桂林。漓江是全球最美的十五条河流之一,是桂林山水的灵魂,桂林市区到阳朔县城则是被人们公认的漓江最美河段。唐代诗人韩愈笔下“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描述的正是这里。
“江边有一处景点叫九马画山。船工说,能数出九匹马的人能中状元。我不懂状元是什么,但这里的绚丽风光和良好生态让我印象深刻。”选择乘船游览的埃里克,对清澈的江水、摇曳的倒影和两岸的喀斯特峰林赞不绝口。更让他惊喜的是漓江上往来的“无声”电竹筏,“这体现了当地保护生态的决心。”埃里克说。
阳朔的生态之美,源于持续投入和系统治理。据阳朔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当地累计投入70余亿元实施47项生态修复工程,推动漓江入选国家首批“美丽河湖”案例。2024年,1000艘漓江游览排筏完成“油改电”,“零碳漂流”成为现实。兴坪镇大河背村建成南方五省区首个“零碳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增至6.5万元,真正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统一。此外,阳朔探索深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多元价值转化,构建起具有全球辨识度的生态形象。
与埃里克的水路漫游不同,韩国游客金宇哲选择以骑行方式感受桂林。作为世界知名旅游城市,桂林完善的绿道、步道等基础设施让他赞叹不已。“这些路径把乡村、田园、古镇、名山串联起来,骑行就像在画中漫游,感觉奇妙极了。”金宇哲说。
9月中旬,桂林推出漓江经典、两江四湖、鲁家村、桃花江、桂磨夜骑、漓韵侨乡6条精品骑行线路,受到游客热捧。这些线路涵盖漓江美景、城市风貌、田园风光等特色景观,各具魅力。资深导游潇湘子介绍:“这些骑游线路各具特色,比如漓江经典线路,清晨骑行可欣赏晨雾和朝阳映照江面的美景,傍晚时分则能观赏到夕阳为峰林镀上金边的绝美景色。”
在当地人的推荐下,金宇哲体验了白天的鲁家村线和晚上的桂磨夜骑线。鲁家村是广西特色旅游名村,白墙黛瓦的民居融合了徽派风格与桂北特色,古韵悠然。村内豆腐作坊制作的传统美食让骑游者流连忘返。“鲁家村的豆腐细滑、豆香浓郁,村民热情好客,这里的民居与自然风光相得益彰,体现了中国‘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金宇哲说。夜骑桂磨线则带来别样体验,蛙声虫鸣此起彼伏,植物清香沁人心脾,喀斯特峰林在夜色中若隐若现、神秘又梦幻。
今年3月,马来西亚吉隆坡往返桂林直飞航线开通。6月,中国和马来西亚旅游企业在吉隆坡签署客源互送协议,为桂林入境游注入新动力。
“免签入境很便利,直飞也节约了不少时间。桂林龙脊梯田是我心仪多年的名胜景点,看过很多视频和照片,听说现在水稻开始变黄了,我立刻奔赴而来。”9月21日,马来西亚游客梅莎随旅行团来到桂林龙脊梯田,实现自己的梦想。
临近中秋,龙脊梯田开始由绿转黄,色彩斑斓,宛如一幅流动的彩色画卷。从观景台俯瞰,梯田如黄绿相间的天梯依山而起,层层叠叠的田埂如大地的指纹,从山脚蜿蜒至云端,独特的景观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中外游客前来打卡。
“虽然还没到金灿灿的时节,但这种充满生机、走向成熟的景象,有着别样的生态美。”梅莎说,微风拂过,稻浪翻滚,远处的吊脚楼点缀其间,炊烟袅袅,与梯田共同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田园诗画,让人感到宁静与壮美,是一种看不够、说不完、忘不了的美。
随着过境免签政策放宽,外国人停留时间延长至240小时,桂林入境游市场空间得到进一步释放。梅莎说:“10天的时间,可以尽情体验这座山水甲天下的城市,还可以乘坐高铁到周边地区,更深入地感受美丽中国的魅力。”
从漓江的“零碳漂流”到龙脊梯田的生态画卷,从阳朔的生态治理到遍布城乡的骑行网络,桂林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优质的旅游产品,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现着“山水甲天下”的永恒魅力。
秋意正浓 黑龙江入境游“多点开花”
本报记者 张建友
俄罗斯学生在黑河市开展研学游活动 李洪洋 摄
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的黑龙江省黑河市,被誉为“中俄双子城”,乘船仅需15分钟即可抵达对岸。每日清晨,大批俄罗斯游客乘船来到黑河,涌入早市,品尝鸡蛋汉堡、现炸大果子、东北大包子等地道早餐后,走进黑龙江公园、锦河大峡谷、中俄风情园等景区游览。俄罗斯游客安娜说:“黑河的秋意特别浓,秋景、美食和非遗体验融合在一起,非常有吸引力。”
黑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魏强介绍,黑河通过升级民俗体验、中医康养、矿泉疗愈和全龄研学等产品,开发瑷珲历史陈列馆沉浸式体验、“热岩冷泉”秋季康养定制等特色项目,持续提升旅游吸引力,全面激活秋季入境游市场。
今年秋季,黑龙江推出“追秋之旅”“湖光秋韵”“红色旅行”“北极寻秋”“温泉度假”等十大主题线路,串联全省13个地市,涵盖3日短途游至7日深度游多种选择。海外游客可前往金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感受北国诗意,赴东北烈士纪念馆触摸历史印记,至“华夏东极”抚远迎接黎明曙光,到“神州北极”漠河探访中国最北端,全方位沉浸于龙江秋日的浪漫之中。
自我国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以来,黑龙江入境游市场迎来显著增长。9月15日,入境黑龙江的俄罗斯游客数量较前一日增长107%。在绥芬河公路口岸,俄罗斯游客仅凭普通护照,不到2分钟即可快速通关。俄罗斯游客阿列克谢娃说,她来绥芬河学习中国书法,出入境非常便捷。
免签政策实施后,黑龙江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优质便捷的服务,热情迎接每一位俄罗斯游客。佳木斯、牡丹江、双鸭山等地推出中医药康养之旅,融入正骨、推拿、拔罐等非遗体验,满足俄罗斯游客对中医文化的浓厚兴趣,让入境游不仅是风景之旅,更成为文化对话的桥梁。
黑龙江还积极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深化跨境旅游合作。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旅游部、阿穆尔州对外联络与旅游部、阿穆尔州文化和民族政策部、伊尔库茨克州旅游局达成合作共识,推动客源互送、线路互联,持续丰富跨境旅游产品。
凭借2000多公里的边境线,黑龙江省牡丹江东宁市、鸡西虎林市、双鸭山饶河县等边境城市、县域,纷纷举办“跟着活动去旅游”中俄油画展、中俄文化艺术节、中俄非遗交流等活动,有效促进入境游发展。
为吸引境外游客,哈尔滨亚布力景区以“生态+体育+文化”为核心,通过特色赛事和生态体验等项目助推入境游,打造“秋韵亚布力”新品牌。景区推出首届天空越野赛,中外选手可在竞技中欣赏秋季林海的层林尽染,体验“赛事+观光”互动场景;举办公路自行车赛、滑翔伞邀请赛等专业赛事,提升秋季入境游热度。
哈尔滨着力营造优质入境游环境,设计红色研学游、室内冰雪游、音乐休闲游等6条秋季精品线路。马迭尔西餐厅、哈尔滨文创和非遗产品等美食美物,通过“舌尖寻味”主题购物游获得境外游客青睐。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朱占春说:“哈尔滨整合红色、冰雪、历史、生态、音乐等资源,推出上百款面向境外游客的文旅产品,提供丰富多元的秋日旅行选择。”
黑龙江各地吸引境外游客方式多样、各具特色。大兴安岭凭借生态景观引客、大庆依托天然温泉资源、鹤岗开展界江黑龙江系列文化活动……有效促进了入境游持续繁荣。
黑龙江还聚焦跨境旅游服务升级,全新推出“蝴蝶云谷—中俄通”App,支持中、英、俄、日、韩5种语言即时转译和其他智能服务,整合景点导览、行程规划、应急求助等功能,打造 “全场景语言无障碍+智能伴游”跨境文旅平台,为入境游客提供“全程陪伴、一键响应”的贴心服务。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对外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刘雷说,黑龙江通过文化体验、生态探索和观光游览等特色秋季入境游活动,构建综合消费链条,在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和经济提振的同时,增强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赣风鄱韵连接世界
本报实习记者 王竹青
外国游客体验江西特色文化 龙南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供图
“9月1日以来,我们已经收到800多个入境旅游团订单,同比增长显著。”9月22日,正在接待韩国旅行社考察团的江西和易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小园说,“文化自信是优质旅游产品的内核。我们敢于向国际市场推出更具江西本土特色的深度游产品,6至8天的文化体验线路尤其受欢迎。”
今年,随着入境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和“Discover Jiangxi”海外推广计划的深入实施,江西入境旅游市场热度持续攀升。这片蕴藏深厚文化底蕴的灵秀之地,正通过生态资源与人文魅力的创新转化,为外国游客提供读懂中国的“江西窗口”。
一张“会飞”的江西名片,让文化邂逅始于云端。8月25日,江西航空“南昌—吉隆坡”航线首航暨“Discover Jiangxi”号主题飞机启航仪式在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举行。机身绘有三清山云海、婺源晒秋等特色景观的主题客机,成为江西走向世界的“移动文化展厅”,让旅客在旅途中提前沉浸于赣鄱大地的独特魅力。
古人笔下的诗意江西,正成为外国游客向往的“东方美学胜地”。如望仙谷景区,今年入境游客量呈现井喷式增长。悬崖建筑群勾勒出“天宫秘境”般的奇幻景观;“清明上河图”一般的热闹市集、非遗傩戏与峡谷漂流碰撞出传统与现代的火花。来自英国的游客汤姆感叹:“12个小时的飞行,在见到望仙谷的瞬间就觉得值了。”
赣风鄱韵的魅力,更在璀璨人文中绽放。秋日的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金发碧眼的“洋景漂”与外国游客络绎不绝。他们在御窑遗址感叹千年窑火不熄的传奇,在手工制瓷作坊体验“玩泥巴”的乐趣,在里弄市集中探寻陶瓷艺术的当代生命力……越南艺术家Hanh Nguyen说:“在陶阳里,我有幸与精通各类技艺的匠人攀谈,观摩他们从雕刻到釉上彩绘、从施釉到烧窑,每一道工序蕴含的匠心都令人叹为观止。”
体育赛事也成为展示江西活力的重要窗口。9月16日,第十三届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在庐山市鸣枪开赛。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22支车队,在穿越九江永修、萍乡莲花、新余仙女湖等11个赛段的过程中,亲身感受江西的山水之美与发展活力。热闹的非遗展演、便利店的刷脸支付、24小时不打烊的夜市等,这些中国人习以为常的日常,成了外国选手镜头里的“中国惊喜”。意大利车手卡塔尔多称赞道:“这里的风景、人文和城市活力,带来了独一无二的骑行体验。”
入境游火热的背后,是江西服务的“温度”。一位印度尼西亚艺术家在景德镇转机时,被当地文化政策吸引,毅然将停留时间从10天延长至半年。政策精准触达,让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成为海外游客深度体验江西的“金钥匙”,推动越来越多国际游客从“短暂停留”转向“长期驻留”。
服务能力的提升同样关键。今年7月,2025年江西省导游大赛首次设立英语导游赛项,对提升英语沟通、跨文化交流等技能,强化导游国际服务能力,应对入境旅游服务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江西丰富的人文景观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要求导游必须具备极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以《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例,如果仅从字面意思进行英文翻译,外国游客可能难以领略到其中的意境之美。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阐释,帮助他们充分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来自九江的英文组冠军导游阮飞说,“来江西的外国游客中,不少人对中国文化已有一定了解。这些游客游览过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后,渴望更深入地探寻中国的风土人情。庐山的诗词歌赋、景德镇的陶瓷艺术,还有赣南的红色文化等都深深吸引着他们。”
从云端推介到实地体验,从文化感知到服务优化,江西正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姿态,向世界展示“江西风景独好”的独特魅力。在这片土地上,每一处风景、每一项技艺、每一种日常,都在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生动注脚。
2025年9月24日《中国文化报》
第5版刊发特别报道
《金秋季,读懂中国式浪漫》
责编:陈陈
翻翻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